第91章 下官有一些粗浅的想法_大明从慎重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下官有一些粗浅的想法

第(1/3)页

  严成锦和王守仁站在徐恕身后,工部的都水清吏司郎中不在,其他工部官员都在这里。

  今日工部遭到言官弹劾,花在冶铁方面的靡费太多,如今太平盛世,戊字库和广积库,储存的兵器和农具足够,应当停罢铁课才是。

  工部尚书徐贯皱着眉头:“停罢铁课容易,如此多工人,应当如何安置?”

  每一座炉,从凿矿搬运,到煽炉巡炉,有数百人不等,今年的冶铁量就达到了五十二万斤。

  其中三十八万斤都是官冶,可见要遣散多少人。

  在座的官员,画图纸都是一把好手,可想民生问题,着实需要引经据典,查阅资料,深入思考一番。

  真有点难为他们了。

  对于大明的冶铁,严成锦还算熟悉。

  虽然洪武年间,停罢了各处的官冶,开放民间冶炼,但英宗在位时,战事不断,总不能让民间冶炼兵器吧?

  所以,官冶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产量占比低了一些。

  这群蠢如猪狗的言官,竟想关掉冶铁。

  铁是工业之母啊,冶铁不仅不能关,还要大肆发展。

  严成锦思索一阵,仔细推敲,想了各种纰漏的可能,渐渐在心中有了答案。

  可如何最小减少装逼的成份,把解决方法说出来?

  嗯,这是个难题。

  严成锦知道徐贯。

  徐贯是个治水能臣,位高权重,办起事情来十分狠厉,带过的官员,都害怕他。

  压根不懂治水,也敢拍着胸脯对弘治皇帝说“没啥问题”,当即走马上任。

  之所以敢如此硬气,完全是因为徐贯有个了不得的亲戚,宁寿侯张鹤龄。

  徐贯的小妾的姐姐,正好是张鹤龄的爱妾。

  当初,徐贯当上工部尚书,张鹤龄在暗中也出了一把力。

  徐贯这个人,也贪银子,但也办实事。

  过不了半年,他就要致仕了,关心官冶的工人安置,就是为致仕之后,留个身后名。

  也算是顺手做了一件好事。

  严成锦看到了曾鉴,他坐在徐贯身边,恨不得抓耳挠腮。

  一刻钟过去,工部个个官员摇头叹息,养着就要被言官弹劾,这有解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35book.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