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可得_娇娘医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7章 可得

第(2/3)页

再次赞叹。

        真好?

        “念来听听。”大家说道。

        那人却似乎没听到,看着手中的诗作,一面连声说好,一面用手就在几案上描绘起来。

        真有那么好?看到他如此,大家都忍不住围过来。

        “哎呀!这!这不是…”

        厅堂里顿时响起更多的惊呼声。

        前厅里也很热闹,比以往都要热闹,围坐在一起的女子们不时的发出笑,笑的时候还会看向陈家的姐妹,在这样下去,陈家姐妹都要坐不下去了,除了陈十八娘,其他几个面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到底是陈相公家的女儿,闹得太难看自己这个组织者也难免没面子。

        博阳郡主看向一旁的侍女。

        “还没好吗?”她低声问道。

        怎么今日这么久?

        博阳郡主可不会认为这些翰林们真的会认真的看这些诗作,她自己也是很清楚这些女子们写诗的水平,好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大多数都是勉强算的了通顺而已。

        反正她也不指望真的遴选出好诗献给皇帝祝寿,不过是有这个活动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

        侍女起身忙去问了,不多时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老者。

        博阳郡主有些惊讶。

        以往这些自恃清高的翰林们可不会亲自出来宣布诗作结果的,她也知道如果不是自己邀请,他们根本就不会来。

        “杨大人..”她说道,“您怎么..”

        她的话没说完,那位老者已经有些激动的先开口了。

        “这,这四首诗是哪位娘子所作?”他问道,一面看着手里的四张纸。

        这四张纸是被他小心的捧在手里,而不是以往那样随意的捏着。

        能得到博阳郡主邀请的都是京城有头脸的人家,为了不借家势以及保证女子们的闺名不被人知,所有的诗作都掩去了名字,每个人的几案上都编了号,以此为分。

        见老者这样激动,在场的人都明白了,这便是今日诗会的头筹。

        在座几个一向文才好的女子们坐正了身子,准备接受众人的恭贺。

        “一十二,一十三,一十四,一十五…”所幸老者并没有让大家久等,很快念出号码。

        大厅里的人有些怔怔,尤其是那几个女子,似乎都没有反应过来。

        老者只得在重复一遍,这一次所有的视线都看向一个方向,在那边坐着陈家的几个姐妹。

        “是陈家的小娘子啊。”博阳郡主问了侍女,有些惊讶的说道。

        陈家的女儿们作诗一向是中规中矩,能对仗工整,但令人叫好还从来没有过,难不成这些日子在家名师教导突然进益了?

        “念一念听听。”有人忽的大声说道,话音里难掩几分不服。

        老者哦了声,随口扫了眼念了一首。

        待听他念完大厅里顿时哗然。

        虽然大多数人作诗水平一般,但诗词好坏还是知道的,这一首诗最多算上工整,要说头筹绝对不可能。

        “你是不是看的不是诗啊?”

        在场的自有好些家世不凡人家的女儿,她们或许家教不许仗势欺人,但被人欺负咽下口气却是不能的。

        便有好几个站起来对那老翰林不客气的说道。

        老者看着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的点头。

        “对,对对。”他说道,“你们也都知道啊。”

        对?知道?知道什么啊!

        大家更加怔怔了。

        这老家伙贪杯爱酒,不会喝多了耍酒疯呢吧?

        博阳郡主忍不住轻咳一下。

        “杨大人,你是说这几首诗做得好?”她问道。

        老者摇头。

        “不是,不是。”他连连说道。

        不是?

        博阳郡主想要抚额,果然是吃醉了胡说呢。

        “这诗啊,我没看,可是,这字!”老者接着说道,一面双手捧着纸,神情激动,“这字!”

        字?

        在场的人再次愣住了。

        “这字秉笔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四方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疏密敬正,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可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庄严现妙相,,笔底有金刚!”

        老者激动的声音在大厅里响起,这一串话只说的众人双耳嗡嗡,神情怔怔。

        “翰林就是翰林,说话文采飞扬舌灿莲花…”有人喃喃说道。

        不过,这话说的到底是什么啥?

        “这字,是哪位娘子所写?”老者不理会众人的怔怔,迈步上前激动的问道。

        “小女不才,多谢大人赞赏。”

        一个女声说道。

        众人怔怔的看过去,见陈十八娘缓步站出来,施礼微微一笑。

        “哎呀,小娘子,可不敢当。”老者忙还礼说道,“小娘子这可不是不才,单凭这一手好书,可以入翰林!”

        可以入翰林…

        在座的虽然是女子们,但对于以书入翰林这个典故都还是知道的,毕竟这是京中有名的韵事。

        当年太祖时,有阳州人钟公权佛寺中留书,太祖见后思之不已,命人召之拜翰林侍书,后迁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35book.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