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六九章 半导体之父_重生浪潮之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六九章 半导体之父

第(2/3)页

就是跟张如京的见面而已。

  但具体什么时候成行,以及在哪见面还没有定下来,甚至方辰都已经想好了,张如京如果不方便来见他的话,他就去美国找张如京去。

  于是乎,方辰就变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整日里除了陪着苏妍一起上学,吃饭,装修玫瑰园的那套别墅以外,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事事,公司的事情不管不问不说,连就在同一校园之下的金融课都懒得去听。

  有时候,方辰自己想起来,都觉得有些羞愧,这水木百年校史,大概就出了他这么一个整日里连自己专业课都不听的学生了吧。

  但再转念一想,大概自己也是水木唯一的首富学生,方辰那颗羞愧的心瞬间就变得平复了许多。

  毕竟他没给水木丢人。

  再者说了,水木的课程的确不错,但他听听就能学会点什么,并且能应用到擎天身上吗?

  恐怕也未必。

  终归,现实和理论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而且他缺的课实在是太多了,这冷不丁的去听那么一两节课,也没什么意义。

  到是苏妍整日里高兴的很,每天似乎都跟过年似的,傻乐傻乐。

  对于她而言,心上人好不容易回来了,并且还整日陪伴着她,两人一有空,就撺掇着吃各种好吃的,这不就跟过年似的吗?

  而且她最近还迷上了装修。

  不得不说,这种亲手打扮自己爱巢的感觉,着实挺好的,让人有种由心而发的幸福感。

  只不过,没过几天,苏妍这幸福且美好的小日子,突然就被打断了。

  张如京答应见方辰了,并且在答应的第二天就启程来到了燕京。

  坐在擎天大楼,自己那间久违的董事长办公室,方辰面带微笑,颇有敬意的看着这位,前世七十岁了,还工作在华夏芯片一线的老将,被誉为华夏半导体之父的张如京博士。

  在前世,在华夏芯片制造领域,赫赫有名的扛把子,也是唯一能跟西方发达国家在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上有一拼之力的中芯国际,就是由张如京创办的。

  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中芯国际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  6%,位居全球第四位。

  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算神威太湖之光芯片就是中芯代工的。

  能在华夏这样,技术被各种封锁的国家,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中芯国际是成功的。

  而中芯国际的成功,远远离不开张如京这些年的无私奉献和鼎力扶持。

  可以说就是张如京,单凭一己之力,把落后的华夏拽进了最尖端技术的芯片赛道,使得大陆这才有了今天不怕被美国卡的硬气。

  而张如京本人更是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

  张如京不到一岁便随同父亲前往了湾湾,然后以优异的成绩,一路考上了湾湾大学,并之后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取得工程学硕士和电子学博士的学位。

  并且因为才华出众,才29岁就博士毕业的张如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的发明人杰克·基尔比的赏识,加入到了其在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的团队,从此跟世界顶级芯片研究挂上了钩。

  然而在六十年代,华人就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崭露头角,天才工程师和卓越企业家不断涌现,张如京在德州仪器的顶头上司邵子凡博士,就是全球最顶级的芯片制造工厂建设专家。

  所以在邵子凡的提携和栽培下,张如京迅速成长,成为了公司技术骨干。

  但是在技术上干了八年之后,德州仪器突然安排张如京去划地盘,建厂去。

  这样的职位改变,恰巧把张如京最具有天赋,最擅长的一件事给逼了出来。

  张如京先是在美国本土的德州,建4座芯片生产厂。

  紧接着到欧洲意大利,后来再到东南亚,东倭、新加坡、湾湾,一连串建了10座厂。

  一个厂种下去,一簇簇“芯片人才”长出来。

  张如京成了芯片业里的风向标,他去哪建厂,哪里就成了芯片市场热土。

  同行叫他“建厂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35book.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